历史城区中的葡式碎石路
澳门杂志
133期
  • 1915年议事亭前地

  • 从20世纪初的照片可见,南湾政府大楼外已利用碎石铺设行人路。

  • 大西洋银行前的碎石路以「大航海时代」为主题构思

  • 婆仔屋前的碎石路图案

  • 历史城区中的葡式碎石路

  • 圣老楞佐堂前的碎石图案反映天主教东来传教的历史 

未能播放Youtube视频
历史城区中的葡式碎石路
历史城区中的葡式碎石路

在世遗澳门历史城区的前地空间及公共道路,我们会经常看到非常具有葡萄牙文化特色的葡式碎石路,笔者作讲座及导赏时常被问及以下问题:究竟澳门何时开始采用葡式碎石路的铺地形式?这种铺地是否与当年葡萄牙商船来亚洲时船上的「压仓石」有关?

笔者就上述问题曾向长期居澳的长辈请教,也在访谈中询问过马若龙建筑师及麦建智先生,加上对历史照片的查阅,现将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结果向读者介绍。

葡萄牙碎石路始自19世纪

关于上述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甚么是葡式碎石路?这种形式在葡萄牙何时开始出现?在瞭解葡国的情况下才可能推断澳门的情况,因为澳门是在澳葡政府管治下开始采用葡式碎石路的铺地形式。

据葡萄牙历史学者的研究,葡萄牙使用石头铺筑路面的技术可溯源至古罗马时期,古罗马人在现今的葡萄牙境内用石块修建道路,除此,也使用约2公分乘2公分不同颜色的碎石,以马赛克的形式装饰一些建筑物及场所的地面。

而曾经长期占领伊比利亚半岛的摩尔人,也使用阿拉伯式的几何图案作为铺地的装饰,而且亦以石块铺地改善地面的排水能力。

葡萄牙人继承了古罗马及摩尔人的技术,14世纪在里斯本及波尔图两个城市的道路建造中,开始使用石块铺筑路面,而1755年里斯本遭到大地震破坏后,在城市的重建中,街道均使用石块铺筑。

圣老楞佐堂前的碎石图案反映天主教东来传教的历史 
圣老楞佐堂前的碎石图案反映天主教东来传教的历史 

虽然葡萄牙使用石块铺建路面的历史悠久,然而,葡萄牙的学者们认为,上述的例子并不能被称为「葡萄牙碎石路」(Calçada Portuguesa),因为与现今定义的「葡萄牙碎石路」不论是材料、工序、形式都存有很大的差异。

葡萄牙的研究者认为,葡萄牙碎石路首次出现是在1840至1846年之间,当时的军事工程师Eusébio Cândido Cordeiro Pinheiro Furtado中将(Tenente General)在里斯本圣佐治城堡( Castelo São Jorge)及周边修建路面工程时,首次使用了类似马赛克的路面,而这一种形式被里斯本市政厅赞许,并于1848年在里斯本罗斯奥广场( Rossio)以波浪图案的黑白碎石铺筑整个广场地面以纪念葡萄牙的航海大发现,之后,在1867至1908年之间,里斯本的铺路都大量使用黑白碎石的形式,当中包括贾梅士广场、王子广场、市政厅广场、Sodré码头及Chiado区、自由大道及庞巴尔侯爵圆形地,碎石路面的设计使里斯本城市的面貌甚具特色。自20世纪初,葡萄牙的其他城市也开始模仿及采用这种铺地方式。

碎石与葡式碎石有别

看了葡萄牙的碎石路发展过程,澳门的葡式碎石路的出现必然迟于里斯本,因此,1840年之前,澳门应该没有这种铺地。从钱纳利的绘画可见,当时澳门城市中的道路都是泥路面,部份主要街道会铺筑石板以形成窄长的石路,板樟堂前地的路面以方形石块铺筑。

那么,澳门何时出现葡式碎石路?

笔者从20世纪初的照片,看到类似葡萄牙碎石路的形式。

1915年议事亭前地
1915年议事亭前地

首先是在一张1915年议事亭前地的照片看到,当时广场中央三角形地块的铺地,确实使用了黑白色的碎石铺砌,而图案是类似波浪纹。另一张照片是差不多同时期的南湾政府大楼(现今南湾旧法院的位置),笔者注意到大楼入口前的一小部份路面是用黑白色的碎石铺砌。

关于澳门街道铺筑的历史,笔者曾访问曾任澳葡时期市政厅主席的麦建智先生,麦先生说早期澳门街道的路面并没有铺路,只有一些重要建筑物的入口有采用石块铺砌。

笔者虽然在上述的照片看到20世纪初澳门的碎石路,然而,这些真是葡式碎石路吗?

从20世纪初的照片可见,南湾政府大楼外已利用碎石铺设行人路。
从20世纪初的照片可见,南湾政府大楼外已利用碎石铺设行人路。

葡式碎石路的质料工法

葡式碎石路除了使用黑白色碎石修筑(有时可加入棕色、灰色,甚至蓝色),还需要看使用的石料。葡萄牙使用的碎石是一种石灰石,因为葡萄牙中部及南部以石灰岩为主要地质构成,而石灰岩的石料较软,筑路工匠用小锯把握在手上的小石敲打,便可敲出需要的形状及大小,如果是火成岩(例如花岗岩),由于石质坚硬,则不能使用上述的工法。

而铺碎石路的工序也很讲究,笔者在葡萄牙里斯本大学修读建筑学时曾学习过这种工艺,首先,要夯实铺筑的路面,然后铺一层沙或石粉以嵌藏碎石,该层材料的厚度大约是4至15公分,厚度因应使用的碎石高度而调整,目的是既避免路面日后变形,亦不让碎石容易「跳起」,而碎石之间的缝隙约为0.5公分,当然也须因应碎石的尺寸而作调整,至于填充缝隙,会使用石粉或1比3的水泥和沙的混合,然后在铺好的路面洒水让其固定,再用特别的大木锯或机械整体压实,最后还要铺上幼沙,经过上述的各项工序,葡萄牙碎石路才算完成。

婆仔屋前的碎石路图案
婆仔屋前的碎石路图案

澳门回归前始广泛使用

究竟,在照片出现的澳门最早碎石路,是否使用葡萄牙的石灰石?

很可惜,从黑白照片的清晰度难以判断石块的石料。然而,与马若龙建筑师的访问中,马建筑师提到澳门昔日是没有葡萄牙的石灰石,但是,亦有采用黑白色的碎石铺地,其中,白色的石块是澳门常见的含石英的火成岩,而黑色亦是火成岩,这种铺地在1960年代的书有记载,而且在卢廉若公园可以找到碎石铺地。

因此,自20世纪初,澳门开始个别地采用黑白色的碎石路面,但严格来说并非葡式碎石路。

究竟,澳门何时真正出现葡式碎石路?

是1993年的议事亭前地葡式化重整工程。关于该工程,笔者曾经在《澳门》杂志第129期(延伸阅读)有专文介绍,当年的工程中,澳葡政府规定使用真正的葡式碎石路,笔者访问了相关的承建商,由于当年澳门完全没有懂铺筑葡式碎石路的工匠,因此,承建公司特别从葡萄牙聘来几位工匠,材料也是从葡国运来。因此,在澳门所见的葡式碎石是特别运来的,并非传言中的「压仓石」。

除了议事亭前地,亚婆井及妈阁前地亦被改造,均以葡式碎石铺砌。

从上述的工程可见,真正的葡式碎石路是回归前的几年才在澳门出现,至于「回归」之后,为了让澳门增添葡萄牙的文化特色,政府在多个公共空间均使用葡式碎石路,包括岗顶前地、议事亭至大三巴的行人专区、大堂前地、新马路、望德堂区等等,葡萄牙碎石路开始成为澳门城市设计的一大特色,在铺筑的图案上,除了葡萄牙传统的式样,也加入具有中国文化的图案,以凸显澳门中西文化荟萃的城市特征。

大西洋银行前的碎石路以「大航海时代」为主题构思
大西洋银行前的碎石路以「大航海时代」为主题构思

延伸阅读

《澳门》杂志129期〈议事亭前地特色 〉

作者介绍

吕泽强

生于澳门,毕业于葡萄牙里斯本建筑学院,其后于法国巴黎夏约高等设计研究中心进修,为首位取得法国文化遗产建筑师资格的华人建筑师。

文:吕泽强  图:宾尼


订阅新闻局Telegram政府新闻频道:https://t.me/macaogcs,即时接收最新消息。
订阅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澳门政府资讯
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已复制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