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冰冰壺 地壺球
澳門雜誌
132期
  • 冰壺與地壺球用球區別

  • 地壺球是由冰壺球運動演變而來,玩法大同小異,兩者又有明顯區別。

  • 地壺球賽道

  • 地壺球便是靠底部的3個滑輪推進

  • 1. 單手跪式

  • 2. 雙手跪式

  • 4. 步行推桿式

  • 5. 坐在輪椅上使用手或推桿發球

  • 地壺球只需要簡單的裝備及場地便可舉行,很適合於澳門發展。

  • 地壺球總會教練林賢發指,地壺球易學難精,當中有很多學問。

  • 無冰冰壺 地壺球

  • 曾代表澳門到香港參加地壺球粵港澳錦標賽的盧永立,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到其他地方比賽。

  • 當難以判斷哪個壺更近圓心時,雙方可選擇用「生死球」決出勝負。

  • 澳門地壺球總會副會長黃義滿表示,是在朋友的介紹下接觸到地壺球,並將它帶到澳門。

  • 澳門地壺球總會理事長吳嘉婷表示,地壺球是一項紳士運動,除了講究禮儀,小朋友還可從中建立自信。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無冰冰壺 地壺球
無冰冰壺 地壺球

有「冰上圍棋」之稱的冰壺運動,歷史悠久,源於500多年前的蘇格蘭,它鬥智、鬥技術,在寒帶地區相當普及。冰壺在冬季奧運賽場亮相後,更是吸引了大眾的目光,甚至有人拿起家中的掃帚和茶煲,在地板上推來擦去,模仿冰壺選手作賽。一項冰壺簡化而成的新興運動――地壺球,應運而生。

冰壺與地壺球用球區別
冰壺與地壺球用球區別
地壺球是由冰壺球運動演變而來,玩法大同小異,兩者又有明顯區別。
地壺球是由冰壺球運動演變而來,玩法大同小異,兩者又有明顯區別。

新興運動共融同樂

地壺球為澳門體壇增添新元素,觀眾在它身上多少能看到冰壺的影子。冰壺由不含雲母的蘇格蘭天然花崗岩製成,只有蘇格蘭人掌握着製作世界頂尖水準冰壺的技術,且格價昂貴,一套冰壺動輒十幾二十萬元,有「貴族運動」之稱。運動應無貴族平民之分,本着讓冰壺運動歸於大眾的初心,香港有人於2014年從英國引入地板冰壺(Kurling)並進行推廣,2015年更改良、創造全新的共融體育運動――地壺球(Floor Curling)。這項嶄新的運動將比賽場地由冰面改為地蓆,石壺改為走珠壺,不但跳出了硬冰場地的框框,對參與者體力要求不高。地壺球運動讓大眾隨時隨地都可享受冰壺運動帶來的趣味,在中國內地、德國、愛沙尼亞、韓國、俄羅斯、新加坡、印度等地大受歡迎。

地壺球只需要簡單的裝備及場地便可舉行,很適合於澳門發展。
地壺球只需要簡單的裝備及場地便可舉行,很適合於澳門發展。

澳門地壺球總會副會長黃義滿認為,地壺球的真正魅力,在於它是一項不論是耄耋老人,還是青少年都可以參與的運動。地壺球強調共融,9.7 x 1.6米的平滑賽道上分別設立了12至64歲、12歲以下及65歲以上、6歲以下3個不同的發球點,為一項老幼皆宜的運動。此外,地壺球的發球姿勢變化多樣,可以雙膝跪地雙手推壺、亦可雙腿蹲下雙手推壺,又或彎腰單手推壺,還可以推桿代替用手發球,就算是坐在輪椅上的長者和傷殘人士,毋須彎腰屈膝,也能輕鬆上場較量。黃義滿說:「地壺球運動不需要很大的場地,便可讓不同年齡、體力及能力的人士聚在一起,樂在其中,這是很少運動能做到的。」小小的地壺球蘊含着世界大同的信念,這也正是他當初通過香港朋友接觸到地壺球後,就決定要在澳門推廣的原因。

澳門地壺球總會副會長黃義滿表示,是在朋友的介紹下接觸到地壺球,並將它帶到澳門。
澳門地壺球總會副會長黃義滿表示,是在朋友的介紹下接觸到地壺球,並將它帶到澳門。

冰壺運動之所以在歐美國家如此受歡迎,除了這是一項老少皆宜的運動,最重要體現「場上是敵人,場下是朋友」的競技精神。在傳統的冰壺比賽中,勝出隊伍要請負方喝啤酒。地壺球也傳承了這項禮儀文化,在友誼賽結束後,勝方要請負方球員喝飲料,藉此相互交流分享,建立友誼,鼓勵球員不要因為輸球而喪失鬥志和熱情,體會除了輸贏之外,還有更多美好價值的道理,體育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技巧謀略並重

地壺球的玩法看似簡單,其實是一項很有挑戰性的運動,比賽過程也是一場策略運用的博弈。地壺球總會教練林賢發介紹,比賽分成兩隊,每隊有3名選手(另可有1名後備球員)參賽,即 「一壘」,「二壘」 和「隊長」,每位隊員各司其職先後投擲兩個壺,兩隊交替擲壺。過程講求隊員間的溝通、合作、團體精神及策略配合。地壺球與冰壺無論玩法、規則都有9成相似,由於前者下方有3個滑輪,賽事不是在冰上作賽的關係,因此不需要使用冰壺的「拖地動作」增加滑行距離。

地壺球總會教練林賢發指,地壺球易學難精,當中有很多學問。
地壺球總會教練林賢發指,地壺球易學難精,當中有很多學問。

林賢發說:「無論冰壺或地壺球,都有很多學問,例如何時把壺直接推進得分區,何時把壺推入有利位置阻擋對方得分,每發出一個壺都要細心思考戰術,有點像下棋。」至於計分方法,地壺球比賽一般會進行6局賽事,雙方隊伍都須把壺推進營壘內(俗稱House),最近圓心的隊伍為勝出一方,以接近圓心的壺開始計分,每局勝出的隊伍最多可獲得6分,輸了的隊伍為0分。如沒有壺在營壘內,又或雙方與營壘中心點的距離相同,該局視作打和,不計分數。當完成6局賽事後,總分最高的隊伍則為勝方。

地壺球可說是一項紳士團體運動,賽事不設裁判,講求雙方誠實、自律執行比賽規則,如果雙方隊員難以判斷誰的壺更接近圓心,或者兩支隊伍比分戰平,雙方還可各自選擇1名隊員,用「生死球」進行對決分出勝負。

當難以判斷哪個壺更近圓心時,雙方可選擇用「生死球」決出勝負。
當難以判斷哪個壺更近圓心時,雙方可選擇用「生死球」決出勝負。

參與地壺球運動將近1年、早前曾代表澳門地壺球總會到香港參加「地壺球粵港澳錦標賽」的盧永立說:「這項運動並非想像中簡單,需要鬥智,講求專注、眼界和策略。」他認為,地壺球講求技巧及謀略的配合,投壺速度太慢則連營壘也滑不到,太快則可能滑過圓心出界,有的隊員甚至不慎將隊友的壺擊出得分區。因此,隊員之間要有默契溝通,排兵佈陣,才可打出成績。「地壺球不到最後一刻都難言輸贏,前一秒球還最近圓心,勝望在即,下一秒就有可能被對方擊出圓心,反勝為敗,這也是地壺球精彩刺激之處。」盧永立笑稱,因為這項運動對年齡及體力沒有特別大的限制,相信自己可以堅持玩到七老八十。

曾代表澳門到香港參加地壺球粵港澳錦標賽的盧永立,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到其他地方比賽。
曾代表澳門到香港參加地壺球粵港澳錦標賽的盧永立,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到其他地方比賽。

校園推廣助普及

在澳門,地壺球仍屬一項冷門運動。通過朋友介紹接觸到地壺球運動的澳門培正中學學生許熙絡說:「和籃球、足球等其他劇烈運動不一樣,地壺球運動量不大,但是要花費的腦力並不少,牽涉很多攻防策略,需要時刻與隊友溝通,讓我有機會結交更多的朋友。」

澳門地壺球總會理事長吳嘉婷認為,地壺球危險性低,沒有身體碰撞,又不限年齡參與,很適合作為親子運動進行推廣。「總會自今年5月成立以來,堅持每一個月舉辦一至兩次推廣日,每次的報名人數很快就滿額。總會希望將推廣日活動恆常化,增加運動的認受性,讓越來越多市民可以認識地壺球,愛上地壺球。我們更計劃分長者、青少年、親子、傷健、公開、國際及指定組別進行比賽,達到推廣的目的。」

澳門地壺球總會理事長吳嘉婷表示,地壺球是一項紳士運動,除了講究禮儀,小朋友還可從中建立自信。
澳門地壺球總會理事長吳嘉婷表示,地壺球是一項紳士運動,除了講究禮儀,小朋友還可從中建立自信。

吳嘉婷續說,參與體驗地壺球的人士,年齡最小為3歲小孩,即使他們無法掌握太多的技巧,但透過把壺推出去的過程,其實已在培養小孩動手和獨立思考能力。對於稍大一點的孩子,則可以通過地壺球學習怎樣與人溝通合作,從中建立自信、有禮的品格,以及尊重對手的正確競爭意識。

地壺球的裝備費用適中,對場地沒有很大的限制,學校大堂、壁球場或多功能室都是合適的活動場地,吳嘉婷透露,已經有好幾所學校主動聯絡會方,計劃在校園內大力推行地壺球運動。

地壺球一般有5種發球方式

1. 單手跪式

1. 單手跪式
1. 單手跪式

2. 雙手跪式

2. 雙手跪式
2. 雙手跪式

3. 站立推桿式

4. 步行推桿式

與站立推桿式相似,只是在發球點前,加上步行的助力,把地壺推出。

4. 步行推桿式
4. 步行推桿式

5. 坐在輪椅上使用手或推桿發球

5. 坐在輪椅上使用手或推桿發球
5. 坐在輪椅上使用手或推桿發球

地壺球賽道說明

地壺球運動強調共融,為使不同年齡層及不同體能人士均能參與,賽道特別設立12至64歲、12歲以下及65歲以上、6歲以下3個不同的發球點。若賽隊混合不同年齡隊員參賽,球隊須安排在較前位置發球的隊員先發球。

地壺球賽道
地壺球賽道

文:黃桂蘭 圖:故渺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